戏文中常有这样的情节出现:当地方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时,总会有一位手捧“尚方宝剑”的正面人物现身,宝剑一出,所有官员与百姓跪地参拜,大呼“皇上万岁”,而后正面人物秉公执法,查明事实原委,将犯罪官员一声“拿下”,赢得满堂喝彩。这位正面人物通常被百姓尊称为“八府巡按”。那么,八府巡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职,为何受到人们的追捧?“尚方宝剑”又是怎样被冠以神威呢?
“八府巡按”扬威名
巡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监察形式,有着威摄百官、反腐肃贪、惩奸除恶等功效,是中国官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四种方式:一是天子亲自巡视,即作为最高统治者亲自到地方考察吏治,“微服私访”是熟知的一种方式;二是遣使巡视,即帝王专门挑选重臣或亲信,以公开或非公开的方式对地方展开巡视;三是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的纵向巡视,“八府巡按”具有代表性;四是地方监察机构对所属州县的监察。巡视制度萌芽于“三皇五代”时期,确立于秦汉,完备于隋唐宋,成熟于元明清时期,尤其在明清达到高潮,“八府巡按”是标志性形式。
“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之中,多为民间俗称,正式的官衔是监察御史,对各省进行巡视又称作巡按御史。最早是由隋朝设置的,在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化设置,唐中宗时期,设立十道巡按制度,从御史台和五品官员中遴选贤明清廉者二十人担任巡按使负责对地方的巡视,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明朝开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下诏提高御史台地位,与军政部门并列,合称“三大府”,即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并强调这些尽是朝廷纪纲,监察的任命尤为重要。后来又将御史台改为督察院,以赋予监察御史监察各地官员的职权。巡按御史从监察御史中进行选拔,选拔的条件和程序十分严格,首先由督察院推举两名监察御史,再由皇帝亲自从两名候选人中钦定一人担任巡按御史,不受督察院指挥,直接对皇帝负责。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具有“秩卑、权重、职广、位显”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确保巡察官员能够无所顾忌、不畏权贵,又能够独立行使监察、惩处的权力。
同时,在地方又常设监察官职按察司,负责对所属地区经常性巡察,构成了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巡视体系。清袭明制,对地方的巡视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共同负责,进一步提高御史机构的地位,督察院不仅拥有“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的职责,同时还具备代“天子巡猎”、考察“政事得失”等职能,成为清朝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戏文中,“八府巡按”往往以惩善扬恶的方式出场,受到百姓的追捧。之所以广受称颂,就在于他是代表皇帝出现的,作为制约地方官员的权力存在,惩处邪恶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百姓对正面角色的理解。因此,“八府巡按”的威名就是在国家对权力监督的重视和百姓的称颂中逐步确立起来的。
“尚方宝剑”显神威
“尚方宝剑”是一把神奇的剑。相传,这柄剑是皇帝御用之物,具有较高的皇权象征,后来皇帝将其赐给亲信、大臣使用,赋予它先斩后奏的功能,从而成为一种特殊地位的象征。提起“尚方宝剑”,往往又与正义、忠良联系到一起,上打昏君,下达佞臣,便是“尚方宝剑”神奇之处。“尚方宝剑”之所以会有如此之效,与它的产生和被赋予的特权分不开关系。
“尚方”最早与官职相关联,在秦汉时期,作为尚方令、尚方丞而存在,主要掌管和供应皇帝所使用的的刀、剑等器物。《汉书·朱云传》中在讲述“折槛朱云”这一著名故事时,曾提到“尚方斩马剑”,即是尚方宝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在《后汉书·蔡伦传》中,明确提到:东汉和帝刘肇时,“中常侍蔡伦加位尚方令,监作剑即尚方剑。御用之器,臣庶不得私用”,这里已将御用剑称作尚方剑,此时这把剑还作为皇帝权力的象征而存在,真正将这把剑赐给大臣使用开始于明朝,御史出巡之时,会赐给一把“尚方宝剑”,代表“如朕亲临”,具有先斩后奏的功效,是一种特权的象征,即便是皇帝,有时也要按规矩行事。有一次,明武宗微服要去宣府游玩,途经居庸关,恰逢巡关御史张钦巡视此处,于是拿出“尚方宝剑”阻拦皇帝出关,武宗无奈,只得回銮。七品御史拦圣驾,彰显的是“尚方宝剑”的威力。
“尚方宝剑”由一开始是皇帝的御用兵器,后赐给大臣,赋予先斩后奏的权力,成为一种皇权或特权的象征之物,并逐步演变成“尚方宝剑”制度,反应出古代的一种人治观念,历代相传,逐步形成一种潜在的威慑力,用“尚方宝剑”诛杀奸臣贼子成为百姓心目中的美好愿望。至今,在人们的心中,“尚方宝剑”仍是代表正义的化身,是奸邪的对立面。
以史为鉴知兴替
手捧“尚方宝剑”的“八府巡按”之所以八面威风,其根源就在于其具有权威性,从中央到地方,明确了“八府巡按”的地位,赋予了“八府巡按”监督朝政、弹劾百官、检查政务、考察民情、审录冤枉、举荐人才等职责,为百姓所认可和称颂,成为古代中国特色的官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借鉴之处,如明代专门颁布的《出巡相见礼仪》、《奏请差点》、《巡历事例》等巡视法规,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巡按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铺张浪费,不得私会地方官员等内容;明确规定了巡视期间所使用的的交通工具、食宿标准;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提到:“现在的巡视有点‘八府巡按’的意思了,群众说‘包老爷来了’,有‘青天’之感,有问题的干部害怕了。”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说:“明代以后有八府巡按,走到哪里,都捧着尚方宝剑,八面威面。我们的巡视不是八府巡按,但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习总书记多次提到“八府巡按”,说的便是“八府巡按”的权威性,对于今天的“巡视”工作,更是着重强调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通过研究“八府巡按”威名的由来,有效学习古代吏治经验,能为当前巡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利用好“巡视”这柄利剑,不断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好新时期巡视工作。(谭备战 陈改革)
(本文是2019年度河南中医药大学‘治未病’廉政建设研究项目《加强清廉校园建设:基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性研究》(项目编号HZYLZ2019-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