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巡视巡察工作部署及任务安排,中原资产党委系统谋划、积极探索实践“巡审结合”监督模式,着力构建贯通协同、高效运行的“大监督”工作新格局。
一、突出政治引领,系统构建“大监督”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成立由公司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党委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分管工作下沉指导、全程参与。今年以来,召开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6次,审定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并督导整改落实;党委会5次专题研究巡察工作,提出17条具体指导意见,系统部署并全程把控巡察工作重点环节。
整合监督资源,深化职能协同。成立巡察审计部,实现巡察与审计在监督职责、人员配置、数据资源等方面的“物理整合”。在此基础上,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风控、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巡前信息互通(汇总14项历史问题、吸纳10条专业建议)、巡中力量互补(协调提供专业支持)、巡后成果共享(反馈漏洞、推动建章立制),形成了系统高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
完善制度机制,建强专业队伍。以修订《巡察工作实施办法》
为抓手,严格规范工作流程。通过巡察人才库的更新与动态管理,广泛遴选汇集各领域骨干。通过“走出去”调研(赴省内外先进机构交流)与“请进来”培训(专题培训、以干代训)相结合,全面提升队伍专业素养。本轮巡察期间,通过6次组内培训、2次组办会商和3次现场指导,有效保障了巡察工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二、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监督深度与精度
聚焦主责主业,实施精准监督。在监督内容上,紧扣公司战略定位与核心职能,精准聚焦业务、投资、资金与服务实体等关键领域。在监督方法上,构建“清单+动态”资源调阅机制,运用“关键点核查+交叉比对”进行循因审查、穿透分析,深究决策合规与项目逻辑。在调研方式上,采取“分层分类+靶向交流”模式,实现对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及普通员工的精准画像,结合实地走访,全面掌握被巡察单位政治生态与经营实情。
深化数字赋能,提升监督质效。拓宽线索渠道,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信访渠道,实现全方位信息收集。依托信息化技术,深度整合并交叉比对人力、财务、业务等数据,从中精准提取20余条关键线索。积极探索“静音巡察”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流程、减少干扰,切实为基层减负,推动监督从“人海战术”向“数据驱动”转变。
加强过程协同,探索综合监督。依托公司“大监督”平台,实现巡察与投后管理专项审计、人力资源条线监督检查等项目的同期协同、机制联动。结合公司“投后管理年”“合规建设年”等年度专项工作任务,积极促进政治监督与业务监管深度融合,实现主题融合、同频共振。针对重大风险与复杂事项,开展联合研判与协同核查,形成信息互通、力量互补、成果共享的综合监督新范式。
三、强化成果运用,提升公司治理效能
坚持标本兼治,推动以改促建。推动巡察整改与公司经营发展深度融合,确保“两不误、两促进”。对2家处于整改阶段的被巡察单位开展综合评估,重点关注风险化解、制度完善、作风转变、群众满意和发展实绩等方面的进展,将未完成的5个整改事项纳入督办,持续跟踪问效。着力推动“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针对共性及机制性问题,推动公司层面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流程,从源头上规范管理、提升效能。
狠抓整改落实,确保清仓见底。巡察反馈后,迅速部署整改工作,督促被巡察单位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凝聚共识、压实责任。针对40项具体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措施、责任与时限,按照“立行立改、限期整改、长期攻坚”三类方式精准施策。严格执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机制,按月跟踪进展。公司党委派员列席重要会议,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办,确保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深化系统治理,筑牢长效根基。将巡察成果作为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和机制性漏洞,开展专项治理,优化完善5项制度。健全成果共享与问责联动机制,将问题线索依规移交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分类处置,系统构建起“监督—整改—治理”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个领域”的治理效果。
通过本年度的实践探索,公司“大监督”格局的系统性、协同性与实效性得到显著增强。下一步,公司党委将始终坚持政治巡察定位,持续深化“巡审结合”机制,推动巡察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化,以高质量监督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