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俺们小区天然气迟迟未开通,做饭不方便、洗澡没热水,天这么热,这日子实在熬不住啊!”7月底的一天,汤阴县城关镇张庄村安置房小区内,几位居民围着前来走访的县委第四巡察组干部,语气里满是焦急。
彼时,十四届县委第十轮巡察刚启动,县委第四巡察组入驻县城发集团有限公司没几天,正忙着走村入户摸情况。“大爷大妈别急,您先说说具体情况,我们记下来马上核实。” 巡察干部小李一边掏出笔记本记录,一边安抚居民情绪。从居民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中,巡察组了解到:小区80户居民入住快2个月了,天然气迟迟未开通,多次找物业、县城发集团反映,都因“资金没到位”迟迟没解决。
当天下午,巡察组就带着问题找到县城发集团负责人。“张庄村安置房的天然气工程款为啥没拨付?”面对巡察干部的提问,县城发集团财务科负责人面露难色:“最近项目资金调度紧张,天然气公司催了好几次,但我们内部审批流程还没走完,实在没办法。”
“群众的基本生活不能等,资金审批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但绝不能让居民再挨热受憋。”组长逯金钢当即决定,启动“清单化督办+多方协同”机制。第二天一上班,巡察组就把县城发集团、天然气公司的负责人组织到一起开协调会。“资金审批需要哪些环节?每个环节多久能办完?”“工程款到账后,通气前的设备检修、开户结算得多长时间?” 巡察干部逐条追问,把“资金兑付流程、拨付时限、通气准备”等细节一一列出来,形成三张清单:问题清单里写清 “80户居民用气停滞”的核心诉求,责任清单明确县城发集团负责资金审批拨付、天然气公司负责通气准备,时限清单则细化到“8月10日前资金拨付到位、8月中旬实现通气”。
接下来的几天,巡察组干部成了“催办员”。每天早上,巡察干部小李都会先给县城发集团财务科打电话:“今天资金审批到哪一步了?有没有卡壳的地方?”下午又赶到天然气公司,督促设备检修进度。
8月8日,当23万余元天然气工程款打到天然气公司账户时,巡察组第一时间通知居民:“再等等,很快就能通气了。”8月9日清晨,天然气公司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调试设备,巡察组干部也跟着跑前跑后。“啪”的一声,居民王大妈家的燃气灶点燃蓝色火焰,她激动地拉着巡察干部的手:“可算能正常做饭了,多亏你们天天盯着。”
看着一户户居民家中重新升腾的“烟火气”,巡察组组长逯金钢在巡察日志上写道:“巡察不是走过场,要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心头事’,哪怕是一顿热饭、一次热水澡,也要拼尽全力去解决。”如今,张庄村安置房小区的居民再也不用为用气发愁,而巡察组“台账式管理、销号式整改”机制,还在继续为更多民生问题的解决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