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丨靶向监督推动产业向“新”发力
2025-09-10 11:04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9月10日7版


河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纪检监察组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任务强化政治监督,与省工信厅党组建立专题会商机制,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协同联动、同向发力,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图为9月4日,河南省工信厅党组与驻厅纪检监察组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议。王新刚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河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纪检监察组紧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政治监督,聚焦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任务,监督护航产业向“新”发力、向“质”跃升,全力推动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把准产业创新着力点丰富监督方式

河南原材料及深加工等“原字号”工业占比达46.7%,作为能源原材料工业大省,新领域新赛道是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针对河南工业领域特点,驻省工信厅纪检监察组综合采取会商式、跟进式、嵌入式监督,破立并举、靶向施治,推动产业向“新”发力蹄疾步稳。

会商式监督明方向。把监督推动低效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政策落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今年上半年与省工信厅党组开展产业专题会商5次,协助省工信厅党组以聚焦新动能、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立”,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破”,校准产业发展策略方向不跑偏。围绕河南省工信系统部署实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群能级跃升等八项攻坚任务,与省工信厅党组会商建立政治监督清单16项,督促全省工信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跟进式监督促转型。及时跟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任务,联合省工信厅相关处室共同成立督导组,深入钢铁、煤炭、化工、食品等10个传统产业调研转型改造方面问题,针对部分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找准症结,向省工信厅党组提出6项工作建议,及时纠正执行偏差,通过监督推动整改、促进改革。截至今年6月,全省累计建设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1362个、工业大模型4个、工业互联网平台40个,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322家、绿色工业园区26个、绿色供应链企业36家,规上工业企业单位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16%。

嵌入式监督育链群。把重点产业链群建设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监督,聚焦加快打造7大产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N个专精特新产业链等目标任务,督促省工信厅党组将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匹配到重点产业链建设,全员参战、全链参与。围绕河南省委确立的专班化推进、图谱式作业机制,采取月抄报、季约谈、随机访等方式,以监督责任落实、督促任务推进、保障政策落地为重点,逐产业链嵌入监督。今年上半年,全省重点产业链群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7.9%。

找准产业创新支撑点提升监督质效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驻省工信厅纪检监察组将全省组织开展的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督促全省工信系统干部走访企业解难题、由表及里改作风,推动派驻监督提质增效。

强化监督正作风。把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转变干部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专项监督,协助省工信厅党组牵头制定全省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方案,督促工信系统干部转变作风,扑下身子深入企业、工厂一线解决问题,带动全省各级各单位1.4万余名干部走访企业近8万家。坚持以纠治干部作风硬手腕守护优化营商软环境,对监督发现的2名违纪违法人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聚焦企业满意度和问题解决率,现场监督1000家企业对涉企涉工的30家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测评公平公正。

加强沟通解难题。推动省工信厅党组从政企沟通常态化、问题办结高效化、政策供给精准化、政务服务全周期、要素保障全方位、帮扶企业提质效、执法检查规范化、激励约束强引导等8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针对企业反映问题,督促省工信厅相关业务部门实行“马上就办”“线上线下同步办”等机制,强化个性问题一企一策、共性问题政策解决,推动解决企业诉求10395个,通过助企纾困,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督促整改见实效。借助省工信厅组织的企业家培训等活动,组织企业家开展专题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相关业务部门作风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聚焦13个高频审批服务事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督促省工信厅相关业务处室持续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升服务质效。

瞄准产业创新风险点形成监督闭环

驻省工信厅纪检监察组把“权力规范运行进一步落实到位”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工信领域权力运行特点,全流程护航涉企项目资金廉洁高效运转,形成发现问题、防范风险、排除隐患的全流程闭环监督机制,推动资金和资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坚持事前提醒。严格依照制度规定,全程列席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会议,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漏洞现场提出廉政建议。约谈财务审计部门负责人,了解掌握省工信厅年度预算执行、专项资金分配评审以及开展内部审计等情况,对加强财会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压紧压实内部监管责任。对涉及项目多、资金量大的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逐一提醒,上紧发条、防范风险。今年以来,先后约谈省工信厅中层正职和关键岗位人员32人次。

坚持事中监督。聚焦财政奖补资金项目评审是否公平公正强化监督,严格实施专项资金项目向驻省工信厅纪检监察组、省工信厅机关纪委“双报备”制度和廉政风险提醒制度。今年以来,先后接收省工信厅报备项目38个,监督财政资金运行16.6亿元,制发廉政风险告知书36份。紧盯项目评审等关键环节,全过程监督入库专家资格审定、随机抽取、评审确认等操作流程,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评审进行现场督查,对评审工作提出建议,堵塞项目评审制度漏洞,保障项目评审公平公正。

坚持跟踪问效。紧盯资金发放是否按时足额到位等问题,通过参加项目验收、查阅凭证资料、个别谈话等方式,对重大资金项目的执行及监管情况进行抽查和重点督查,结合督导检查情况开展入企访谈、了解资金到位情况。今年以来,共督查省工信厅重点项目15个,走访企业20余家,及时化解项目实施中的廉政风险,促进专项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河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纪检监察组)

责任编辑:   侯春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