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宋史》可以发现,在列传部分,排在后妃、宗室、公主等皇室成员之后的第一人,便是本文的主人公范质。自五代乱世到北宋治世,两朝为相的范质,在开封这座古都的见证下,以清廉持节的操守与知足知止的定力,书写了一代贤相的风骨。
范质的仕途开始于五代,后唐时登进士第,历经后晋、后汉、后周,是北宋的首任宰相,但他却未因身居宰辅之位而滋生贪欲。身为百官之首,范质身处权贵云集的开封,居所却在坊间陋巷,门楼矮窄得难以容车马通行,家中连招待宾客的成套器皿都备不齐。宋太祖念其功绩,多次欲为他加封爵位,他始终以“无功受禄,非臣所愿”婉言推辞。同僚劝他购置田产为子孙谋划,他却直言“朝廷俸禄已属厚遇,何须额外营求”。临终前,他特意嘱咐儿子:“葬于开封近郊即可,不请谥号、不刻墓碑,勿扰帝都清净。”其身后家中无余财,印证了他止欲慎行的一生。
而流传千古的“六戒”,亦与他在开封的经历紧密相关。范质在北宋为相时,侄儿范杲在京中任校书郎。范杲幼时丧父,范质待之如子,但范杲竟求他上奏提升品级。此事让范质痛心不已,于是写下《诫儿侄八百字》,提出“六戒”以训诫晚辈。“六戒”各有深意:“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悌”,强调修身当以孝悌为根基;“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告诫求官需凭真才实学,而非钻营;“戒尔远耻辱,恭则近乎礼”,指出恭谨守礼可避耻辱;“戒尔勿旷放,旷放非端士”,劝诫不可散漫放纵,需做端正之人;“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警示酗酒伤身败德;“戒尔勿多言,多言者众忌”,提醒言语谨慎免招非议。
这“六戒”既是范质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更是他一生操守的凝练。他自己便是“六戒”的践行者,起草诏令严守法度,举荐人才唯才是举,面对帝王怒颜仍坚持律法原则。“六戒”流出后被广泛传诵,成为后世修身为官的箴言,而范质知足知止的品格,更如清风长存,印证了宋太宗对他的评价——“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雷世杰 任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