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其廉洁履职状况影响着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和群众获得感的增加。近年来,洛阳市纪委监委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廉政教育与监督管理,督促干部绷紧廉洁之弦,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洛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常态化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促使基层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拧紧思想阀门,筑牢廉洁履职“防火墙”。
洛宁县纪委监委靶向定位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基层干部的实际需求,制定套餐式、个性化廉政教育方案,深入基层分批次开展党性教育、基层治理、党纪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引导基层干部擦亮“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底色”,夯实乡村治理的思想根基。涧西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反面典型“活教材”作用,通过分层分类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编印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加强典型案件通报、组织旁听庭审等方式,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警示基层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宜阳县纪委监委在张坞镇打造农村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基地,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同向发力,为农村基层干部定标杆、亮底线,警示其见贤思齐、以案为鉴,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筑牢“底线思维”,切实把廉洁自律作为干事创业的“压舱石”。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引导农村基层干部阳光用权,该市纪委监委将常态监督与长效监督相结合,紧盯农村基层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人员,不断创新监督方式,织密权力运行防线,持续推动农村基层干部将村务事项晒太阳、重大决策晒流程、个人事项晒家底的“三晒”工作法落地落实,促使基层治理效能更加凸显。
栾川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关心的基层债权债务、物资服务采购、资产资源等关键事项,对各村议事程序、公开事项、民众反馈等情况开展靶向监督,使基层干部的权责边界更明晰、履职清单更具体,有力遏制小微权力的任性行使。西工区纪委监委将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健全制度、促进治理融会贯通,通过常态化走访调研、约谈提醒等方式,监督推动社区“三委”工作情况、“三资”管理使用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公示公开,确保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老城区纪委监委通过《村级小微权力精细化监督清单》《问题事项报告(建议)表》《谈心谈话记录表》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基层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达到敲响警钟、红脸出汗、防患未然的效果,使基层干部时时感受到纪律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规范用权、廉洁履职的自觉。
以文化人,方能治标治本。该市纪委监委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陶冶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情操、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的重要平台,持续拓宽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传播廉洁理念,释放清廉文化的辐射影响力,以清风正气润泽乡土阡陌,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对廉洁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清廉动能。
嵩县纪委监委依托历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积极将廉洁文化融入基层干部培训与群众性活动,打造红廉文化游线路,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廉洁理念融入基层,形成学廉、思廉、践廉的浓厚氛围。汝阳县纪委监委将廉洁故事、清官史迹、家规家训等内容融入乡里中心、健身广场、文化长廊等村居文化阵地,用家门口的“廉”景观推动廉洁文化融入日常、深入人心。孟津区纪委监委精心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宣传阵地,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墙”的廉洁文化格局,并通过广泛征集廉洁作品、评选清廉家庭等方式,大力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带头讲党性、做表率,树起护航乡村振兴的“风向标”。(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