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贯彻好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就必须立足职能定位,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找到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顾我国13个“五年规划”的历史,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至上”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面对未来五年,人民至上更成为党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坐标原点。党风政风监督工作政治性强、全局性强、人民性强,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头连着民心民生,必须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新时代党风政风监督工作全过程,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必须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谋划党风政风监督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五中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把“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写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党风政风监督工作,比如聚焦“六稳”“六保”强化政治监督、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监督保障脱贫攻坚、服务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整治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每一项都是党中央明确部署要求的,每一项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思考谋划新时代党风政风监督工作,必须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要敢于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将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同时,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检验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二、必须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五中全会把“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写入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并在《建议》中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站位新时代,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事和幸事,也是党中央、总书记最为关心关注的国之大者。2018年以来,我省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连续开展“决战年行动”“决胜年行动”,为全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但脱贫攻坚后续工作仍然艰巨繁重。纪检监察机关要勇立潮头,肩负时代使命,必须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因时因势调整监督重点。在扶贫领域督促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强化对脱贫攻坚普查和脱贫人口“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重点监督检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建立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情况,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三、必须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五中全会公报中体现了多处关于“增进人民福祉”的详细规划。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人心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更高期待,加强对各项惠民富民、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整治,促进人民生活品质提升,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给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安全感带来极大威胁。所以,要继续紧盯“打伞破网”不放,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背后的“保护伞”,在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的基础上,着眼长效常治,坚持并完善河南省惩腐打伞“五·四”工作法,从源头治理、智能举报、依法惩处、督导督办、考核评价等方面规范工作,实现惩腐打伞工作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所急所忧所盼就是工作的风向标,我们要完善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养老社保、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选准切入点、找到突破点,推动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以整治突出问题带动解决整体问题,确保整治质量和效果。(孙玉会 作者系河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