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治理决战年 一盏特制“灭蝇灯”
2019-05-07 08:37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这就像一盏特制的灭蝇灯,时时处处亮着,乱飞的蚊蝇准会触灯而亡。”五一假期回老家,说到全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战年时,上过两年私塾的张大爷开怀大笑,满脸的皱纹舒展开来。

2019年是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战年,在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冲刺期,扶贫领域里的“蚊蝇”不容小觑。蹭顿饭、收条烟、顺手“牵”几头扶贫羊、抽取几毛钱“好处费”,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啃食着贫困户的获得感,关系着脱贫目标能否如期完成。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乱飞的“蚊蝇”必须拍落。

“蚊蝇”吸血不吃肉,其害却猛如虎。他们通常是以“无中生有”“偷梁换柱”“伪造证书”“相互串通”等手段和途径,虚报冒领侵吞本该发放给困难群众的扶贫物资,蚕食最基层群众的“奶酪”“吸血不多,痛痒一片”,困难群众饭吃不可心,觉也睡不安稳,有闹心之堵、切肤之痛。“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脱贫攻坚路上的“蚊蝇”,影响的是脱贫的成色,挥霍的是困难群众对党的信任,掘断党心民意之间的纽带,损害了党的执政基础。

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对扶贫领域的“蚊蝇”,当查细责小、无微不“治”,释放“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强化监督,不坐等线索上门,纪检监察机关就要到一线去,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项目工地,多渠道发现问题线索,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监督、媒体报道,让基层官员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纪,坚决处理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于违反党纪党规踩“雷区”的严惩不贷,让其得不偿失;敢于问责,对整治“蚊蝇”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追究,倒逼责任落实;加强教育,让扶贫领域的社会风气同自然环境一样清新,让蚊蝇没有了衍生的土壤。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做到抓大不放小,对脱贫领域的“蚊蝇”一拍到底,对敢在群众“救命钱”上动心眼、下黑手的绝不放过,让“不算啥事”“不会有事”的蚊子苍蝇们“摊上大事”,让“小方便”“小变通”者惹上麻烦,以专项治理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成效,确保扶贫领域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才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恶仗。(信阳市纪委监委李玲)

责任编辑:   韩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