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腐“铁拳”更有力量——漯河市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新变化
2019-03-07 16:30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2018年以来,漯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优势,在高质量完成转隶融合的基础上,对接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监察职能延伸至村(社区),构建起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监督体系,让监督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推动实现对所有监察对象的有形覆盖转化为有效治理,反腐败“铁拳”威力更大。

擦亮派驻“探头”,权威树起来、监督严起来

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石铁军,改革之前在市民政局干了8年的监察室主任,对改革后焕然一新的面貌深有感触:“监督更加独立有效,覆盖更加全面,‘耳朵’伸长了、‘眼睛’瞪大了,不仅‘探头’作用显著增强,也推动了被监督单位党组织抓好本级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监督实现了法纪效果、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怎样彻底解决派驻机构监督不力的问题,是我们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漯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在推进派驻机构改革中,编制统一划转,市级派驻机构从73家“瘦身”到26家,管理机制上实现市纪委监委机关与派驻机构管理一体推进,后勤保障、工作经费、考核晋升、工资福利等一个标准,解决了派驻人员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异体监督。

“瘦身”后的派驻机构,监督更加有力、有效。为充分发挥派驻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优势,漯河市纪委监委明确执纪监督室联系26家驻派机构,并制订一系列制度,进一步理顺监督体系,突出监督重点,把工作着力点放到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上,“攥紧拳头打出去”,挺直腰杆抓监督,用好“四种形态”,有效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切实发挥党内监督的综合效应。

机关监督无缝对接,不断档、不留空白点

个别单位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玩手机、看视频、看小说……近日,漯河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组织人员对市直69个一级机构及51个二级机构执行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有关问题全市通报曝光,机关纪委的监督之网越织越密越有力。

为实现“监督与再监督”的无缝对接,漯河市积极探索市直单位加强机关纪委建设,要求设立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的市直单位,必须设立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未设立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的市直单位,则设纪律检查委员,协助党组(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查处党组织关系在本机关的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的违纪案件。

目前,漯河市直单位415名纪律检查委员已经到岗到位,无死角、全覆盖的党内监督体系日益完善,市直机关单位的日常监督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竿子插到底”,基层监督触角延伸到“末梢”

在市级派驻机构改革的同时,各县区也不落后,“一张图”部署、“一盘棋”推进,确保改革不走偏、不走样。全市5个县区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有效解决了过去派驻机构覆盖不全、职责不清、履职乏力等问题。县区纪委及驻派机构履行监督第一职责,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紧盯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2018年11月21日,随着临颍县纪委监委派出16个乡镇监察员办公室全部完成组建,全市58个乡镇监察员办公室全部挂牌成立,这是漯河市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全覆盖的重要一环。(漯河市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   张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