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监督首责 把监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三论学习贯彻十一届安阳市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2019-02-20 16:00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履行监督第一职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长期监督。”十一届安阳市纪委四次全会报告再次强调,要强化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监督这个首要职责,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依规依纪依法做好日常监督和经常性管理,确保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不留死角、没有空白。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审查调查和问责处置就没有基础。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重点强化监督职责,创新监督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监督挺在前面,努力高质量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

强化日常监督,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各级纪委监委要强化政治担当,认真履行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协助职责,加强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落实监督责任,主动、严肃、具体地履行日常监督职责,把监督寓于日常工作中。当战士不当绅士,敢于唱黑脸、当包公,见人见事见细节,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抓起,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切实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第一种、第二种形态用到位,尤其要把红脸出汗、咬耳扯袖、谈话函询、批评教育、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的第一种形态经常化、制度化。坚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法威慑相结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督促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强化精准监督,在“靶向治疗”上下功夫。监督工作的政治性、专业性都很强,必须练好内功、增强本领,提高近距离发现问题的能力,精准、有序、有效开展监督。要根据不同地区、部门、领域的特点,把握共性、突出个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强化“靶向治疗”思维,把握关节点、要害处,做到精准发现、精准施策、精准解决。要坚守职责定位,不越位、不缺位,把握权力边界和政策界限,讲究方式方法,既要有力度,又要重尺度,依纪依规依法,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最大限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当干部必作为,让干部敢作为、促干部想作为、使干部受监督”的良好氛围,实现监督工作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强化监督贯通,在协同推进上下功夫。要坚持监督与执纪问责、与调查处置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创造性地把监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和完善“四位一体”监督体系,推动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推动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效贯通、有机衔接,在监督上全面从严、全面发力,把权力置于严密监督之下,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真正把监督职责履行到位。(安阳市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   李先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