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促改⑤】严管就是厚爱!这家单位以案促改传递“爱的温暖”
2019-02-14 18:16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风清气正,才能凝心聚力;崇廉尚实,才能有所作为。为更好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省纪委驻自然资源厅纪检组强化政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督促指导六家综合监督单位以及全省自然资源系统高质量开展以案促改工作,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落实责任不搞“假把式”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制、高强度牵引、高质量渗透,深化以案促改工作,净化政治生态,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政治保障。

“各级党组织要把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高政治站位,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放不下的责任感,主动作为,坚定推进。”7月13日,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机构改革前名称)集中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动员会上,驻厅纪检组组长朱俊峰明确提出,要按照“从严、从细、从实”要求,进一步提高标准,抓住重点,创新机制,确保以案促改工作开展不走样、工作力度不减退、工作成效不打折。

今年以来,驻厅纪检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的意见》《中共河南省纪委印发<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和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主任任正晓关于以案促改的讲话精神,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纪委的决策部署。

针对典型案例暴露出来的风险漏洞和薄弱环节,驻厅纪检组督促指导6家综合监督单位党组(党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把以案促改和巡视整改、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工作结合起来一起抓,突出关键岗位、关键部门和重点人群,进行“全面体检”,做到“对症下药”,找出廉政风险点4598个,制定防控措施7612项。

为严防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驻厅纪检组积极发挥监督作用,主动把工作重心下沉,多次列席6家综合监督单位党组(党委)以案促改民主生活会,综合监督单位党委(党组)领导也积极参加下属单位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让压力上下贯通,逐级向下传递,直抵“神经末梢”。

“我们虽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空气里都能随时闻到严的味道,但严是爱、松是害。”自然资源系统的一名基层干部坦言。

精选案例用好“活教材”

以案促改工作,案是基础,促是关键,改是目标。驻厅纪检组对案例选择从严把关,突出“精准”,务求实效。

长期以来,矿产和土地领域一直都是腐败的重灾区,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李志民曾利用担任该厅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处处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办理采矿证、重新划定采矿范围等活动中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440万元人民币、1万美元,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李志民案件,在矿产审批领域具有很强的镜鉴作用和教育意义。省自然资源厅及时树立靶向,精准选取李志民的案件作为典型案例,成功走出了以案促改的“第一步”,为取得更大实效奠定了基础。

有效预防“一把手”腐败也是以案促改的重中之重。2016年8月,省煤田地质局原局长翦保平因受贿罪“落马”,单位涉案人员多,严重破坏了省煤田地质局的政治生态,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性后果。

“单位一把手的腐败,给政治生态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我们必须把被践踏的纪律严肃起来、把被误导的思想扭转过来、把被带坏的风气修复过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煤田地质局局长王天顺说。

在驻厅纪检组的指导下,省煤田地质局选取翦保平案作为典型案例,迅速进行“灾难风险评估”“灾难原因分析”“灾后重建设计”,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开启了一场艰难的政治生态修复之旅。

当前,在局党委新班子的正确带领下,省煤田地质局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心更齐了、气更顺了、劲更足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另外,省煤田地质局还重点选取该单位的煤田四队原队长阎冠欣案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以案促改。2017年10月30日,阎冠欣一审判决。案发之前,阎冠欣长期在省煤田地质局的基层工作,是大家身边的“熟人”“好人”,具有较好的群众口碑。案发之后,他的犯罪违法事实随之曝光,在全局上下特别是基层干部职工中引起巨大震动。这个案件影响力大,震慑力强,为基层干部敲响了警钟,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反腐败斗争任务十分艰巨,形势仍严峻复杂,不仅要关注“关键少数”,还要警惕“小微权力”。

警示教育狠下“硬功夫”

警示教育是以案促改的重要环节。

11月13日,省自然资源厅部分党员干部接到通知后,来到郑州市中院,参加戴某某职务犯罪的庭审旁听。在庄严肃穆的庭审现场,旁听者亲眼目睹了审判的全过程,亲耳听到了被告人的沉痛忏悔。

庭审后,大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有人感慨:“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警示教育,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敬畏党纪国法,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有人表示:“这是一次极为生动的警示教育课,被告人由一名党政领导干部沦落为一名阶下囚,其腐化过程令人心痛惋惜。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用好手中的权力,不越雷池一步。”

据悉,省自然资源厅已是第6次组织旁听庭审活动。据了解,为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5月,省自然资源厅先后组织6批20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现场旁听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庭审,零距离感受法律的神圣威严,从中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制度不能沦为“稻草人”

古人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以案促改的关键就是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构筑防范风险的铜墙铁壁。

针对李志民案暴露出来的矿权审批问题,省自然资源厅在以案促改工作中,树立管地管矿先管人、制度建设全覆盖的思想,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对现行的矿权审批交易制度、规定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评估,先后制定完善《国土矿产开发领域重要岗位廉洁风险预警防控办法》《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登记工作规程》《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监督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了矿产资源管理,努力通过制度建设杜绝类似李志民案再次发生。

同时,驻厅纪检组还创新了集体廉政座谈工作方法,全组人员和自然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廉政座谈,共同对该处制定的《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登记工作规程》进行“把脉会诊”,对风险防控措施进行现场问询,公开廉政提醒,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局长王建平对此深有体会:“制度重在执行,措施重在落实。”制度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形同虚设。去年,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今年则主要把强化制度执行作为推进以案促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如,严格执行矿业权管理有关规定,所有矿业权转让、注销都要按照“三论证”“三会审”“三必须”的环节进行,否则不予交易。不少人表示,大家在制度执行中尝到了甜头,规矩意识、程序意识明显增强了。

为民服务彰显“真本领”

在以案促改工作中,驻厅纪检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重点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通报了多起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了有力震慑,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不断提高了获得感、幸福感。

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研究出台了17条惠民政策,创新制定了复垦券交易扶贫政策,2017年交易宅基地复垦券5.07万亩,收益112.47亿元,惠及全省23个易地搬迁县。2018年交易9.05万亩,贫困地区实现收益187.65亿元,交易量和收益均居全国第一,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结合“三块地”改革,发挥技术优势,围绕闲置土地做文章。“我们运用三维场景、遥感影像、精准定位和实景模型等技术,在固始县李店镇刘营村找到了可直接作为增加耕地的指标估计价值7184万元,耕地后备资源指标估计价值13165万元,合计总价值约20349万元,将为该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说。

此外,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其他有关单位,在全省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不动产交易登记便民利民改革,首先选取郑州、鹤壁、驻马店、濮阳四市作为试点,通过“一窗受理”系统,对不动产登记的几十项办理业务,实现资料一次收取、数据一次录入,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得到了群众好评。

驻厅纪检组下一步将继续创新探索,不断巩固提高,把严的措施、严的要求、严的作风贯穿以案促改的全过程,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为全省自然资源事业更加出彩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责任编辑:   李先铎